提案者 吃貨貓貓
已附議8 (時間已截止)
尚須2992個附議
一、提案背景
此提案主要是欲在全安里的邊界道路劃設自行車道,以改善人車共道所造成的不便、提供友善的人行步道與自行車道系統。此發想最初源於學校課程的設計,希望透過田野調查讓我們以較有系統與邏輯的方式進入一個場域,也就是全安里,最終再提出相關的參與式預算構想。在初次的田野調查過後,我們觀察到界定全安里範圍之主要道路(包括:和平東路三段、安和路二段、樂利路、敦化南路二段),除了沒有劃設自行車道外,部分人行道亦有窄小的情形,導致自行車騎士選擇以較危險的方式騎乘於路邊或必須與行人共道於有限的人行道路空間,對雙方都造成不便。而在設定問題後,我們實地進行了流量調查。結果發現,從過去文獻所提供的資料,與已設置自行車道線之路段相比,觀察路段的流量與之相近甚至有些顯得更高。
二、發想概念緣由
在台北市政府「單車騎乘新文化」的文宣中可知,目前自行車騎乘道路的形式有三:
(1)人車分道:自行車應騎乘於自行車道。
(2)人車共道:自行車與行人共用道路,並應禮讓行人、在禁行時段牽車。
(3)一般道路:靠馬路右側邊行駛。
由於我們觀察的道路尚未劃設自行車道,因此根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24條,自行車應靠右側路邊行駛,也就是上述最後一種方式。上述三點的排序並非毫無意義,事實上它反映了自行車騎乘的相對安全性與友善度。而在日常生活的道路使用經驗可發現,大部分的自行車騎士其實多未配戴安全帽(目前法律也僅規範電動自行車騎士應戴安全帽),因此騎乘於路邊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疑慮。
此外,透過本提案我們也希望在全安里改善自行車於道路使用上普遍存在的尷尬處境。即便在規範之指定道路上行駛,自行車騎士仍常遇到像是行人眾多無法順利通行或是道路汽機車流量大而備感壓力和危險等情況。因此,我們認為若能劃設專屬的自行車道,將能提供更友善的自行車使用空間,提升民眾騎乘自行車的意願與社區之生活品質,同時也讓行人的步行環境更為安心與安全,減少人車共道的不便與意外之發生。
*方案的設定主要以劃設自行車道為主,以拓寬人行道為輔,依照不同路段之觀察情況而有不同。
*方案的設定主要參考「台北市自行車道設計標準及參考圖(民105年8月)」。其中提到自行車道的規劃評估準則,以人車分道的形式為優先考量;其次視既有人行道寬度,先以拓寬人行道並增設自行車道為考量,不行則再以共用路權設計;上述方法皆不可行才在道路上劃設慢車道。
附加檔案